新浪新闻客户端

徐直军官宣:昇腾CANN全开源!中国AI吹响冲锋号角

徐直军官宣:昇腾CANN全开源!中国AI吹响冲锋号角
2025-08-06 22:21 新浪网 作者 黄海峰看科技
百度 抓作风纪律整顿,促进良好警风形成。

  文/黄海峰的通信生活

  2025-08-06,昇腾计算产业发展峰会在北京召开,华为宣布昇腾硬件使能CANN全面开源开放,Mind系列应用使能套件及工具链同步开源。

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主题演讲中指出,华为AI战略的核心在于算力,且公司将坚持通过昇腾硬件实现商业变现。他同时在会上宣布,华为将对昇腾硬件使能的CANN进行全面开源开放,Mind系列应用使能套件及工具链也将全面开源。此举旨在支持用户开展自主的深度挖潜与自定义开发,进而加快广大开发者的创新进程,让昇腾变得更好用、更易用。

  

  CANN开源:对标CUDA,构建自主AI生态基石

  CANN(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)作为华为昇腾计算生态核心基础软件,承担昇腾AI芯片算力调度、神经网络计算优化等功能,是昇腾生态高效AI计算的“底层密码”,如同精密“算力调度指挥系统”,支撑AI训练与推理场景。

  在本次峰会上,华为与合作伙伴、院校、科研机构等代表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开源开放的昇腾生态,加速AI创新和发展,并共同发起了《CANN开源开放生态共建倡议》。

  华为为何要开源CANN?这就不得不提及AI领域的霸主英伟达。在国际AI生态中,英伟达CUDA开发环境生态长期垄断,凭借先发优势积累庞大开发者群体与应用案例,几乎成为AI芯片开发工具生态代名词。

  华为CANN开源直面CUDA,以开放姿态吸引全球开发者,针对昇腾芯片架构优化,在多芯片集群调度等方面独具优势。

  海峰看科技为大家整理了AI芯片开发软件优劣势:

  

  华为此举有望打破CUDA垄断格局,为全球AI产业提供全新技术选择与生态方向,构建自主可控的昇腾AI生态体系。

  有行业人士认为,华为发展CANN生态虽任重道远,但开发者的反馈有助于其改进。英伟达花了18年打造出CUDA生态,华为构建有竞争力的软件生态系统也需要数年时间,但随着开发者逐渐形成习惯,CANN有望形成能与英伟达软件栈相抗衡的基础设施。

  持续开源:全栈布局,筑牢产业协同根基

  回首过去,我们不难发现,华为开源战略呈现清晰“全栈式”布局。从鸿蒙操作系统开源,构建消费端智能设备万物互联生态;到欧拉操作系统开源,深耕服务器、云计算等ICT基础设施底层系统,夯实算力底座;再到CANN开源聚焦AI芯片算力释放与生态构建,三者从终端、基础设施系统到AI芯片算力使能,层层递进、协同联动。

  华为持续开源,本质是开放核心技术资产,降低产业参与门槛。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、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背景下,华为以开源为纽带,将自身技术积累转化为产业公共创新资源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。

  在笔者看来,这既是应对外部封锁的战略选择,更是构建自主可控、开放包容科技生态的必然路径,为中国科技产业突破困局提供实践样本。

  产业影响:双轮驱动,重塑AI发展格局

  在AI芯片领域,我国单个芯片性能虽有差距,但华为以“工程创新+生态协同”的创新模式实现突破。

  一方面,华为昇腾的多芯片集群技术以全对等架构和高速总线互联为基础,通过数学理论和算法优化突破硬件工艺限制。这就好比将多个昇腾芯片组合调度,像“小引擎”组成“超级动力系统”,借先进调度算法与硬件协同,突破单个芯片性能瓶颈,解决大模型训练超强算力需求,实现训练和推理性能追赶甚至超越。

  另一方面,生态繁荣是中国AI产业核心挑战,而华为选择CANN开源,则是直击“生态短板”。

  开源后,全球开发者可自由获取代码,深度定制开发、优化创新,吸引大量AI开发者、企业、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入昇腾生态。

  从开发工具链到应用落地,从算法创新到行业方案打造,参与者的涌入将让昇腾生态“滚雪球”壮大,形成“开发-应用-反馈-优化”良性循环,加速AI技术在千行百业渗透,推动中国AI产业从“硬件追赶”向“生态引领”跨越。

  短期看,CANN开源激活开发者活力,加速昇腾AI芯片在智能驾驶、智慧城市、医疗等场景适配,催生创新应用案例,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。

  长期而言,有望重塑全球AI生态格局,打破国际科技巨头主导的封闭生态,以开源开放的“中国方案”,吸引全球参与,带动国内AI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应用全产业链发展,提升中国在全球AI产业话语权,推动技术发展从“跟随式创新”迈向“引领式创新”,为中国乃至全球AI产业注入新动能,书写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来自于:陕西
权利保护声明页/Notice to Right Holders

举报邮箱:jubao@vip.sina.com

Copyright ? 1996-2025 SINA Corporation

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